日期:2025/04/02 12:00来源:未知 人气:52
根据最新的消息,李嘉诚的港口出售计划已被搁置,原计划在4月2日签署的交易协议现在看来将无法实现。
接着,国际知名媒体路透社报道,李嘉诚已开始出售长和在全球范围内的资产,并计划在伦敦进行上市,预计规模会达到190亿美元。
李嘉诚的这一决策背后有什么原因呢?这笔令人关注的港口交易最终将如何发展呢?
2025年3月28日,李嘉诚家族所拥有的长和实业突然宣布,将暂时搁置与贝莱德财团签署巴拿马港口交易协议,原定于4月2日的最后期限现已无限期延后。
这桩涉及228亿美元的“世纪交易”表面上似乎因为舆论的压力而暂时搁置,但实际上,背后隐藏着资本风险、监管壁垒以及国际关系的错综复杂的博弈。
依据交易协议,若长和单方面解除合同,需向贝莱德支付最高达120亿港元(约合15.4亿美元)的违约金,这一数额相当于长和2024年净利润的23%。
更为复杂的是,这一举措或许会引发贝莱德等国际资本的反击。作为全球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贝莱德掌管着10万亿美元的资产,其在欧美金融市场上的影响力足以影响长和系企业的债券评级及融资成本。
根据数据,长和系的四家上市公司目前的美元债务规模达到217亿美元。其中,2026年到期的35亿美元债券的收益率由于事件波动已上升至8.2%。
这种“触动一处波及全局”的连锁反应,促使长和决定“暂时延缓”而非“完全终止”,以期为后续的谈判争取余地。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反垄断审查已成为一个重要因素。在3月28日,总局反垄断二司以“答记者问”的方式发表了罕见的声明。
重点将放在审查交易是否“排除或限制市场竞争”以及“影响社会公共利益”,特别是对巴拿马运河港口的战略重要性给予高度关注。
这条链 接太平洋与大西洋的黄金通道,每年负责全球6%的贸易量,其中中美之间的货运占比分别为21%和74%。
审查过程可能会延续3-6个月,如果最终判定交易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长和或将不得不剥离其敏感资产。这种“用时间换取空间”的监管方式,既能避免直接加剧矛盾,又为之后的谈判留出了灵活操作的可能。
暂时搁置并不意味着结束,知情人士透露,长和正在考虑两种方案:一种是将巴拿马港口分拆为独立的实体,保留49%的股权以符合审查标准;另一种是引入中资财团作为共同买方,但贝莱德对此持谨慎态度。
尽管李嘉诚与贝莱德的交易暂时搁置,但却意外传出李嘉诚计划在 在伦敦进行上市长和,这一决策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呢?
一项来自路透社的独家新闻引发了全球资本市场的震动。香港首富李嘉诚家族所掌控的长和集团正打算剥离其全球电信资产,这些资产估值高达500亿美元,同时该集团还在推进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上市的计划。
如果交易顺利达成,这将成为自2021年电动汽车公司Rivian在纳斯达克上市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同时也是英国脱欧之后最具代表性的资本运作案例。
三位参与谈判的投行人员表示,长和已与高盛、摩根士丹利及汇丰控股组建了一个专项团队,正在考虑两种重组方案。
第一种模式是“纯电信”,它将欧洲3集团和亚洲电讯的业务整合成一个单一的上市实体,该部分的估值大约为380亿美元。
第二种模式是“电信+基建”,结合了一部分欧洲铁塔的资产(大约1.2万座基站)和海底光缆业务,其总估值可能提升至500亿美元,但可能会遭遇更复杂的监管审查。
长和集团的发言人杨敏丽对此表示“不就市场传闻作出评论”,然而资本市场已经用实际资金进行了回应,消息公布后,长和在港股的日涨幅达到了7.3%,创下2023年以来的最大单日上涨幅度,其相关公司如长江基建等也随之上涨超过4%。
选择伦敦而不是香港作为上市地点,这反映了李嘉诚在商业战略上的哪些考虑?
在2025年春季预算中,英国财政大臣亨特宣布将减半上市公司所需缴纳的印花税,并且允许实施双重股权结构。这些政策的调整旨在增强伦敦金融城的竞争力。
目前伦敦证券交易所的平均首次公开募股(IPO)募资额仅为纳斯达克的16,因此迫切需要像长和这样的超级项目来增强市场信心。如果按照500亿美元的估值计算,长和电信上市后将成为富时100指数的第15大成分股。
引入欧洲养老金基金(如荷兰的ABP和挪威的央行投资局)作为核心投资者,可以增强与欧盟监管机构之间的利益联系,从而降低地缘风险。
根据2024年港交所的新规,主要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中必须至少有13名“港人董事”。然而,长和系在其9位董事中,仅有2位是香港居民,因此选择在伦敦上市可以维持其管理层的稳定,避免出现治理权的争议。
长和系此举,实际上是在全球化退潮的背景下进行的一种防御性安排,将较为“政治敏感”的电信基础设施转变为受英国《公司法》保护的上市公司股份。
如果能够成功筹集200亿美元,将推动对英国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投资。此外,李嘉诚的长子李泽钜对欧洲市场的运作更加了解,上市将为家族财富的继承提供更为清晰的通道。
在这场影响三大洲的资本流动中,94岁的李嘉诚再次展现了他对周期变迁的敏锐洞察。当他人只看到风险时,他或许会发现危机中潜藏的投资机会。
目前,长和系正在探索“曲线救国”的策略,打算将港口资产进行拆分出售或引进第三方。然而,在舆论的舞台上,对于“千古骂名”的警告与“资本无国界”的辩护依然在激烈对抗中。
香港中文大学的调查结果显示,71%的受访者认为李嘉诚“过于追寻利益”,这种认知上的危机可能会成为他商业帝国的最大风险。此次资本斗争的最终关键,在于民心的向背。
随着一位富豪商业传奇的落幕,如何在“追求利益”的本能与“家国情怀”之间找到平衡,不仅关系到个人的历史评价,也将对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在主权与资本的对抗中,没有恒久的胜者,只有一成不变的抉择。
信息来源:路透社 2025-03-28深圳新闻网2025-03-28 港媒:李嘉诚卖港口 交易暂停!路透社 2025-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