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8 12:42来源:未知 人气:52
如今,很多行业都遭遇了缩减甚至关停,但殡葬行业却丝毫没有受到波及,反而被大家称作夕阳红产业。
普通人可想不到,殡葬这一行竟然能拓展到国外去!来自上海的罗怡文就把这项业务带到了日本,真心不夸张,超过七成的日本人的身后事,跟这位上海小哥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连一向对中国保持警惕的前首相安倍晋三,他的告别仪式也是交给了一个中资公司来操办的。
这位上海小兄弟是怎么发现这个商机的呢?跨国殡葬背后又藏着啥样的故事呢?
实际上,在罗怡文进入殡葬行业之前,他在日本做的是专为华人服务的生意。他创办了一份面向华人读者的报纸,这份报纸不仅让他积累了最初的财富。
到了2015年,罗怡文的免税店生意就已经赚得盆满钵满,净利润居然达到了80亿日元。不过,这还只是他商业帝国扩展的开始而已。
到了2020年,罗怡文开始对殡葬行业产生兴趣。尽管这个行业在日本不太热门,但他的直觉提醒他,这里肯定有赚头。
罗怡文经过一番调查,发现广济堂旗下的东京博善株式会社几乎独占了东京地区的火葬场市场。
通过一系列投资操作,罗怡文已然成为东京博善株式会社的最大股东,牢牢掌握了这家在东京市场占有七成火葬场业务的企业。
从那时起,一位中国商人在日本的殡葬行业悄然改变着格局,经过一年努力,公司业绩飙升至93亿日元,差不多是4.5亿人民币。
罗怡文的成就可不是偶然,他对日本殡葬行业中的种种问题有着透彻的认识:效率低下、流程繁杂、费用模糊。
以前,日本的丧葬程序可真是冗长而复杂,费用高得吓人,搞得不少家庭压力山大,甚至有“火化要排队”的现象。
罗怡文找到新路子,推出了适合现代社会的“一条龙殡葬”服务。这项服务不仅仪式感十足,而且价格也透亮,效率更是杠杆。
这项服务迅速赢得了市场的青睐,罗怡文也大手笔投入资金,引进了先进的火化技术,进行了全面的改革。
日本人口老龄化情况越来越严重,这无疑为罗怡文创造了源源不断的商机。平均每小时就有超过170位日本人去世,这让殡葬服务的需求不断攀升。
罗怡文精准抓住了这一市场机会,事业迅速扩张,如今他的公司已经承担起为日本皇室成员和高级官员处理丧葬事宜的重任。
罗怡文的成功与中日关系的发展密切相关,他利用这一机遇,不断扩展在日本华文媒体的生存空间。
其实啊,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用的许多东西,其实都是“中国制造”。而山东曹县这座看似普通的县城,实际上掌握着日本人生命最后旅程中关键的物品——棺材。
在日本市场上,差不多有九成的棺材都是来自曹县。这里的棺材种类繁多,有常见的款式,还有那些印着樱花的,甚至还有镀金的豪华款,真是应有尽有。
曹县的棺材制造业历史悠久,家族传承的“棺材世家”们技艺高超,能满足日本人对棺材的各种细节需求。他们还专门跑到日本考察,依据当地人的偏好来改进产品设计。
日本人对棺材的品质特别讲究,连遗容观察窗的尺寸都得认真考虑,棺材的布料质感和整洁程度也不能马虎,甚至就连木质棺材上的花纹样式都有明确的规格要求。
不过,山东曹县的棺材厂家,凭借着对棺材制作的极致追求和工匠精神,加上相对亲民的售价,成功赢得了日本市场的认可和青睐。
所以,越来越多日本的殡葬行业选择从曹县大批量采购棺材。
提到这儿,有个挺有意思的文化差异:日本人喜欢用桐木来做棺材,主要是因为桐木轻巧,烧起来也容易,火化的时候省事儿。
咱们国家的人嘛,传统上对桐木棺材不是特别欣赏,觉得这样不够大气。这种观念上的差异,恰好让中日两国的棺材市场形成了互补关系,各自满足了对方的需求,真是蛮有意思的。
在中国,桐木的用途不算广泛,可在日本,桐木却是制作丧葬用品的重要材料。
曹县因其为日本人制作棺材而受到央媒的关注与力挺,这个小镇在2021年5月24日的澎湃新闻中被提到,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除了棺材,墓碑也是重要的丧葬用品,跟中国的渊源也很深。其实,日本80%的墓碑都来自于中国福建的惠安这个地方。
惠安以精致的石雕闻名,这项技艺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那里的石雕师傅手艺真是了得。
他们制作的墓碑接缝极其细致,能做到仅有1毫米的缝隙,其他地方的工匠可真难以比肩这个水准。
惠安这个小县城里,居然有八十多家墓碑公司,从业人数超过三万人,每年出口到日本的墓碑价值甚至能达到二十亿元呢。
有的人开玩笑说:“要是惠安的石雕师傅放下手里的凿子,那日本人就算死了也得排着队等着了。”
这可不是空穴来风。曾有一家日本电视台报道过,因为新冠疫情,惠安的墓碑生产和供应受到影响,结果一些日本家庭竟然得排队,耐心等着墓碑送到呢。
惠安的石雕技艺真是一绝,不仅在日本广受赞誉,全球范围内也是数一数二的。
就算日本人从别的地方买了石材,很多时候还是得运到惠安来做最后的雕刻工艺。
日本人特别重视死亡相关的仪式,并且在丧葬上愿意投入不少钱,这跟中国的传统文化挺像的。这也正是罗怡文的殡葬生意如此火爆的原因。
不过,中国人抓住了日本的关键行业,很多日本人心里难免会有些复杂情绪。毕竟,这事儿关乎文化传承和民族情感,挺特别的。
他们一方面需要从中国进一些便宜实惠的丧葬用品和相关服务,另一方面又隐约觉得过于依赖中国让人心里没那么踏实。
有些日本人甚至担心,“就算死了也得用中国造的东西,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随着日本步入老龄化的加剧,预计对中国的殡葬用品和服务需求会越来越旺盛。这对于中国的殡葬行业来说,真是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提升殡葬产品的质量,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同时在国际市场中保持竞争优势,这些都是中国殡葬行业需要认真研究和应对的挑战。
有位中国商人在日本的殡葬行业打拼,居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如今,中国造的棺材和墓碑已经远销海内外,咱们的殡葬文化也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这真是为中国老百姓带来了不少福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