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个性网:专注于分享免费的QQ个性内容

关于我们| 网站公告|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搜索
新闻 热点

萎靡不振的股市楼市,将会给今年经济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日期:2025/03/31 22:23来源:未知 人气:51

导读:股市和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宏观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股市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直接融资平台,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然而,由于股市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存在严重问题,并忽视长期制度建设,发展至今仍未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但证监会却一意孤行、急功近利的于2023年推出了全......

股市和房地产是国民经济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宏观经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股市在过去30多年时间里,为企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直接融资平台,从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中国经济发展。

然而,由于股市从一开始的定位就存在严重问题,并忽视长期制度建设,发展至今仍未能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但证监会却一意孤行、急功近利的于2023年推出了全面注册制。

自去年8月以来,A股乱象丛生,各种违法犯罪事件频发,暴雷不断,最终酿成A股历史上的又一次严重股灾,至今仍深陷囹圄之中,难以自拔。

证券市场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政府增加财政收入,2023年,政府预计能从证券市场获得约2500亿的收益。此外,还能从大型国有银行以及部分优秀企业分得数以百万计的巨额红利,其中90%以上的红利都会流入政府的相关投资机构。

二是为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股票直接融资相比于银行的间接融资,有着更大的融资规模,更多的融资方式,2023年A股融资规模1.1万亿,其中新股发行拿走3577亿,二级市场再融资7632亿。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房地产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野蛮生长,过度发展房地产导致出现了严重的泡沫,以致国家不得不出台“三道红线”来遏制接近失控、疯狂暴涨的房价。

目前楼市已降至冰点,仍处于挤泡沫阶段。新房卖不出去,二手房有价无市,叠加众多房企因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的烂尾楼,更使得楼市雪上加霜。而在中国长期以来形成的土地财政状况下,地方财政收支严重依赖卖地收入,楼市危机已经影响到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行。由此可见,房地产泡沫不仅影响行业自身,还直接拖累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得各地的地方债居高不下。

房地产是国家最大的税收来源,有些国家的税收超过70%都来自于房地产。同时,房地产也是国家最大的融资渠道,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市值高达450万亿元。房地产不仅是国家的财富,也是普通民众最看重的财富。如果房地产市场无法复苏,那么中国的经济将面临巨大的危机。

股市和房价一直存在着一种跷跷板效应,长期存在着此消彼长的规律。当股市表现不佳时,资金可能会流向楼市,这可能会影响股市跌稳定性。反之,楼市过热也会影响股市的表现。 股市和房价之所以存在跷跷板效应,是因为经济学中货币蓄水池的缘故。

从世界范围来看,任何国家想要刺激经济发展都不得不采取超发货币的方式,因为适当的通胀是对经济发展有利的,但超发的货币的又不能完全流入到所有经济领域当中,因为那样会造成物价飞涨,增加多数人的基本生活成本,这个时候就需要某项资产来承载超发出来的货币。

那什么资产能够承载这些天量的超发货币呢,从全世界来看,只有房地产市场和金融权益市场能够承接这么多超发货币,超发的资金只能在二者之间流动,从而形成跷跷板效应。 在过去的10多年里,出现了两种可以持续上涨的资产,这两种资产分别是中国的房市和美国的股市,因为中国的房市和美国的股市承接了大部分这两个国家超发的货币。

其次,既然中国的房市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成为货币的蓄水池,那今后还有没有可能继续成为货币蓄水池呢,如果不能的话,哪项资产将要承接房市的蓄水池作用呢?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地产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之内依然扮演着蓄水池的作用,因为数据显示,中国民众70%以上的家庭资产都是房子。然而,对于已处在饱和状态下的中国房地产来说,这个蓄水池显然已经装不下太多货币了,所以大概率只能由股市来承接。

股市之所以能够容纳的下这么多货币,是因为股市的上涨可以重新激活房地产市场,促使投资者从投资股市中所获得的收益投入楼市,这个跷跷板效应我们在2014年曾在中国显现出来。随着2014-2015年的那波大牛市之后股灾的出现,资金就从股市流向楼市,随之而来的就是2016-2018的房价重新上涨。

问题是,如今长期萎靡不振、跌跌不休的股市,不仅在楼市极端低迷的状况下,未能显示出跷跷板效应,反而再次陷入股灾之中。这也意味着,以往屡试不爽的经济学中跷跷板效应,目前在中国已经失灵了。

为何跷跷板效应会在中国失灵?原因在于,跷跷板效应之所以会产生作用,是因为资本的赚钱效应,能够通过跷跷板方式得以体现出来。可是目前中国股市并不能体现出这一赚钱效应,从楼市中流入股市的资金根本赚不到钱,均沦为接盘侠,在“买不完,根本买不完” 的现状下,投资者不仅不能从投资股市中获利,反而成为被收割的韭菜,在此情况下,怎么可能形成跷跷板效应?

老胡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去年6月26日,在楼市已陷入困境的情况下,他开立账户进入开始炒股,7月2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口号,对此,老胡异常兴奋,认为先知先觉的他,以为自己“抄到了底”。

然而,未曾料到,市场与老胡开了个玩笑,A股并未按照老胡事先的预想出牌,不仅未能走出一波大牛市,反而展开了一轮持续单边下跌走势,股指连破3000、2900、2800点。

在此期间,信心满满的老胡仍在以其言论和实际行动误导股民,声称,A股3000点以下,股票已具有投资价值,2800点以下则遍地都是黄金。然而却被现实无情打脸。事实证明,“股市中没有专家,只有输家和赢家!” 老胡以其亲身经历再次印证了这一点。

总之,股市和楼市都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有着此起彼伏的相互关联作用,目前这一跷跷板效应居然在中国失灵了!为何会出现这种特殊情况?管理层需要从中认真思考,找出导致正常规律失灵的原因,尽快采取有力措施解决问题。

因为,只有保持股市楼市的健康稳定发展,才能稳投资、稳增长、稳预期,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

关于我们|网站公告|广告服务|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02-2023 某某QQ个性网 版权所有 | 备案号:粤ICP备xxxxxxxx号

声明: 本站非腾讯QQ官方网站 所有软件和文章来自互联网 如有异议 请与本站联系 本站为非赢利性网站 不接受任何赞助和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