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3/28 11:17来源:未知 人气:61
最近教育圈出了件事儿,可把大伙给惊到了。在如今这个大家都盼着靠教育改变命运,追求公平竞争的时代,长沙的一项教育政策,就像在平静湖面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千层浪,让无数家长的心都悬了起来。
00:11
今年3月24日,湖南长沙市教育局发布了一项新规,从2025年起,高层次人才子女享受教育优待实行单列,不纳入统招计划。这消息一传出,瞬间在社会上炸开了锅。咱们先来看看这高层次人才是怎么划分的。他们分为A、B、C、D四类。A类是国际顶尖人才,像诺贝尔奖获得者、科学院院士这类。B、C类涵盖国家级和省市级领军人才,比如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还有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负责人等。而这次争议最大的,就是D类人才,这里面年收入超过50万的企业老板和公司负责人占了相当大比例。
你说,年薪50万的企业经理、营销总监,能简单地就被归为“高层次人才”吗?这一界定,让很多人心里犯起了嘀咕。而且,把人才划分为“高层次”和其他层次,这本身就和咱们一直倡导的教育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背道而驰。教育,本应是不论出身,让每个孩子都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可现在这样的划分,普通民众感觉自己被贴上了“低层次”的标签,心里能舒服吗?
再从教育公平的角度看,教育一直被大家视为公平的最后底线。中考,本是一场公平选拔人才的考试,是孩子们靠自身努力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可长沙这个新规,把教育和家庭背景挂上了钩,这不是动摇了大家对教育公平的信念吗?优质学校的入学名额就那么多,这边高层次人才子女单列招生,普通孩子的入学机会能不受影响吗?
面对这一情况,各大媒体也坐不住了,纷纷站出来发声。南方都市报就提出,别让教育优待破坏教育公平。他们认为,当地教育考试部门得赶紧公布详细的招生办法,确保这所谓的单列计划招生,是促进公平,而不是破坏公平。说实话,这种单列计划,咋看咋像给特定人群开了个“后门”,就好比机场的VIP通道,身份地位决定了特权,和公平原则完全相悖。
黄河新闻更是直言,长沙中考优待人才子女,教育公平可不能成为人才政策的抵押品。教育的“特权赛道”,那可是在破坏教育公平的基石啊。中考,考核的应该是学生自身的能力,怎么能变成“父母贡献值”的升学砝码呢?这真的戳中了广大家长的痛点。
搜狐新闻也指出,高层次人才子女本身就有各种资源栽培,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要是在中考这种关键选拔考试上,还能凭借父辈身份绕过去,即便政策逻辑上能说得通,可在大家心里,还是觉得缺了点底气。在教育内卷这么严重的当下,普通家庭本来在文化水平、经济收入上就不占优势,现在连教育资源都要被占尽便宜,实在让人难以接受。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也给出了专业建议。他说,当地得尽快公布详细的招生办法,保证高层次人才子女录取分数不低于本地考生,不能挤占本地考生的教育资源,只有这样,改革才能顺利推进。这确实为解决这场争议指明了一个方向。
说到底,教育公平是社会文明的底线,绝不能轻易被突破。希望相关部门能多听听大众的声音,重新审视和完善这项政策,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公平的教育环境中茁壮成长。大家也不妨多关注关注这件事,让更多人看到教育公平的重要性。
事件发生于2025-03-24 湖南省,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