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4 03:18来源:未知 人气:52
第一次知道刘胡兰是在小学二年级的课本上,虽然对“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题词还不那么理解,却知道她是个大英雄,还知道她和我是地地道道的老乡。
初中时入共青团,毫无意外选在了刘胡兰陵园宣誓,那时候,我和牺牲时的刘胡兰差不多大,心里想,刘胡兰姐姐肯定和我们这些小姑娘不一样,要不然怎么会平静地走向铡刀?
高中时,重拍电影《刘胡兰》,拍了好几个月,县里来了很多人,大家天天谈论刘胡兰,这才知道刘胡兰在全国都很有名气,更加觉得,英雄绝非凡人。
去外地读大学,介绍家乡的时候,偶尔有些年长的人会说,“哦,刘胡兰老乡啊!”听此言,难掩自豪。再介绍家乡的时候,会刻意带上一句,“刘胡兰老乡”,总是引来钦佩的目光。
但是迎着这些钦佩的目光,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我:刘胡兰,一个15岁的小姑娘,到底哪来的如此胆气。后来,暑假在老家搬家的时候,无意中翻出了一本《刘胡兰传》。记得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我坐在院子里的枣树下静静地捧起这本书,忘记了炎热,听不到蝉鸣,一直看到华灯初上。看着看着,多年来的疑问终于有了答案——
刘胡兰也曾经是一个天真烂漫的小姑娘,是生活的压力,让她很早成熟起来,承担起家庭的重担。7岁时母亲去世,刘胡兰很快学会纺花,纳鞋底,穿针走线,忙活一大家的家务活;9岁那年,她便孤身一人大晚上到黑漆漆的地里给父亲和爷爷送饭。
刘胡兰也曾经是一个平凡普通的小姑娘,是党的教育,让她小小年纪便投入革命的洪流。文水县云周西村1939年建党,1940年建立支部,为了便于隐蔽,支部在村里开了一个杂货铺,取名叫“同心成”。8岁的刘胡兰常在那里玩,抗联的同志们经常带着孩子们玩“打日本”“做军鞋”等游戏,还教他们唱抗日歌曲,给她们讲战斗故事。于是,站岗、放哨、送信,刘胡兰便带着小伙伴们一起抗日。
刘胡兰也曾经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小姑娘,是时代所迫,让她短暂的爱情让位于家国大爱。1946年,王本固来村里养伤,这个15岁便参军的八路军连长悄悄地走近刘胡兰心里,那时,刘胡兰的脸上天天带着笑。这年冬天,临走之前,王本固在刘胡兰家里坐上上席,留下三样定亲礼物。谁知道,1947年1月,刘胡兰便牺牲了。3月,王连长打回云周西村,他气愤地摔东西,怒吼着,痛不欲生的情景天地动容。
原来英雄并非看淡生死,也非能力超群,他们和普通人一样珍惜生命,也在乎很多东西,只不过,当他们遇到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时,会毫不犹豫地用生命去换取。比如,信仰、胜利、梦想。
2018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施行。习近平总书记说,“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我们既需要缅怀、歌颂、礼赞英雄,更需要向英雄学习。
彼时,15岁的刘胡兰,面对铡刀临危不惧,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宁死不屈;此时,她的老乡,我,一名中国航天人,郑重许下“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志向,惟愿“暮雪朝霜,勿改英雄意气!”
来源:我们的太空
作者:李卿
编辑:王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