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4/04 03:54来源:未知 人气:51
01 来看看这是不是你
元宵节也过了,春节假期终于结束了,你休息得好吗?
很多人开工的第一周通常不是斗志满满,而是好累、好困、好不想上班!
我有个朋友,在一线城市工作,平时因为加班在所难免,晚上都是1点多才睡。到了春节,好不容易盼来长假,终于能放肆一番,刷视频、看综艺、追剧、打游戏.... 熬夜的事干了个遍,终于爽了。
她抱怨说:“一到节假日好像就舍不得睡,躺到床上就觉得好像还有很多事没做,心里说不出来的感觉,就想着赶紧刷刷微博追追剧,看看这个玩玩那个,于是时间一下子就过去了,不知不觉又熬了个夜... 可恨的是第二天七八点还要再醒一次,明明想睡个懒觉,可就是再也睡不安稳了,也不知道在焦虑个啥!”
这状态是不是跟你也十分类似?
白天困成狗,一碰工作和学习就哈欠连天,晚上一到睡觉时间,突然倍感精神抖擞。躺在床上玩完手机,才算是完成了每天的最后一道仪式。
这种现象,被称为晚睡拖延(bedtime procrastination)。
晚睡拖延是一种主动熬夜,指的是明明没有什么事情需要当天晚上完成,而且也很困了,但就是不想睡觉。
我们明知道,晚睡会让人肥胖、黑眼圈、记忆力下降、甚至增加猝死风险,而早睡早起则能让自己精神抖擞,精力充沛,但为什么我们无法做到明知道对自己有利的事呢?
02 到底是什么让我们拖延入睡?
(1)拖延症
对一部分人来说,晚睡拖延拖的并非是“睡觉”这件事,而是睡前必须要做的其他事情。
我身边的很多人白天要上班、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忙于各种日程,晚上没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但做家务、刷牙、洗澡这些睡前必须做的准备,一定程度上会打断、缩短放松的悠闲时光,所以拖延睡前必须做的其他事情也就很容易理解了。
对另一部分人来说,晚睡拖延则是不想结束手头的事情。
很多人认为晚上做事情可以更专注,将白天没有完结的事情放在晚上去做。
但事实恰恰相反,相比白天,人类大脑在晚上疲惫感会更重,相对应的,晚上的自控力会降低,更不能抵抗手机和美食等的诱惑力。
所以,如果这件事白天你都没有完成,晚上做这件事可能更困难。
(2)渴望独处的自由
晚睡拖延的背后有很多需要关注的情绪心理状态:比如补偿心理、报复心理。
这些情绪心理状态来源于人们日常的生活信念,包括:
对当下生活管理的失控、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感。对上班族来说,睡醒了就意味着要去上班,所以对明天的低期待也是其中之一。
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补偿”这一概念,而“晚睡拖延”非常符合他所提出的“过度补偿”,指由于身体或心理方面的缺欠,引起过度补偿的行为,导致矫枉过正。
人们为了夺回白天失去的时间,而加倍熬夜,反而导致白天的生活更不可控,对明天更加焦虑。
《牛津英语词典》收录过一个词“Me Time”,意为一个人独处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人们拥有对自己生活的绝对控制权与绝对的自由,无人干涉,形成一个隔绝压力的真空区。
据统计显示,有家室的中年人喜欢通过在车内抽烟根,或在小区转两圈,来享受“Me Time”。而单身独居人群,尤其是一线和新一线的年轻人,更喜欢通过“晚睡拖延”来享受“Me Time”。
用熬夜换来独处的自由,表面上为自己赢得了时间,报复了外界施加给自己的不自在,实际上却牺牲了健康。
(3)自我妨碍
“自我妨碍”是指有时人们会故意在成就行为发生之前,给自己的成功施加阻力,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给预期可能的失败找到一个合理的借口,如果成功了还可能有自我增强的作用。
就像一个学生在考试前不努力学习而四处游玩,一旦考试失利就可以说自己没有好好准备;如果成绩理想,就可以说,我都没有复习,成绩就这么好。
“晚睡拖延”就是这样一个存在。当第二天无精打采、状态不好的时候,你可以跟同事说,我昨天没睡好,很不舒服,看见同事投来的关切目光,你或多或少都会感觉到宽慰。如果第二天精神很好,也可以对别人说,我昨天就睡了一小会,但今天我会更好的完成任务。
有自我妨碍倾向的人,要进行自主思维训练,多将事情的原因归于自身内在的因素,可以增强自己对身心的掌控意识与自主意识,有利于减轻错误归因导致的自我妨碍思维带来的不良影响。
03 如何摆脱熬夜?
就像赌博一样,第一次熬夜或许只是意外,但当你从中尝到了甜头,你总会对这种行为乐此不疲,熬夜就逐渐变成了一种行为习惯,毕竟人体的生物钟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当你想要早睡早起时,你甚至不能控制放下手机,闭上眼睛会胡思乱,主动晚睡变成了失眠,买各种保健品,换一个又一个枕头。
所以,澄清心理因素后,你还要注意行为的改变方法:
(1)睡不着的时候不要在床上玩手机
狗看见食物会分泌唾液,在给狗食物之前先播放一段铃声,几次之后,狗听见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同样的道理,床是人睡觉的地方,躺在床上可以让人比站着或者坐着更容易睡着。但如果你经常在床上玩手机,久而久之,你的身体就会觉得床是玩手机的地方,于是入睡就会变得困难。
(2)不要过度关注时间
过于频繁的关注时间,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入睡压力,看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计算已经躺下多久不但没用,而且会徒增压力。
研究表明,入睡时间太长造成的焦虑只会让你更加睡不着,不如起来做一些放松的、或者有些无聊的事情,直到你觉得有一些倦意了。
(3)胡思乱想时做个睡前冥想
很多人睡前容易胡思乱想,这里推荐一个睡前冥想,帮助自己的身体深层放松。
首先将身体的每个部位放松下来:深呼吸,闭上眼睛,将全部注意力放在面部,想象所有的肌肉慢慢放松,如果你觉得有困难,就先让你的面部肌肉放松下来,吸气,呼气。感到脸颊、舌头、嘴巴、下巴放松下来,甚至想象眼睛沉入眼窝。
接着慢慢将注意力放在身体上,重复同样的过程,放松每个肌肉群,收紧然后放松。从肩膀到手臂,从前臂到手指、胸部、双腿,所有步骤都伴随着深呼吸,集中注意力放松。
进入冥想状态,如果有白天的想法或场景进入你的脑袋,设法不要想细节,不要让这些想法消耗你,试着将注意力集中在吸气和呼气上。
或者想象自己在一个宁静的地方,比如夏日的沙滩,躺在吊床上慢慢地来来回回摆动。
(4)不管晚上睡得多晚,早上按时起床
最后,不管怎么样,都要保持规律的作息,即使是周末,我知道这很糟糕,但我们的活动受到习惯的支配。
不要把自由想象的过于理想和绝对,绝对的自由本身就包含着几大的不确定性和极高的风险。
如果你想未来的人生更加自由,做一个长期主义者,就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你的身体像时钟一样有序运转。你会得到时间馈赠的自由。
- THE END -
作者:月亮